蒙特梭利教育的工作哲學
2013-12-11
  文/王克昌
   ˙美國阿肯色理工大學教育碩士
   ˙美國AMS 3~6歲蒙特梭利教師
   ˙臺北市嘟嘟幼兒園負責人
  
   當我們的遠祖因生存環境變遷,選擇離開樹棲,用下肢在平地站立起的那一刻起,「人類」開始了史無前例的演化。其中又以腦部和雙手的進化,使得人類成為萬物之靈,凌駕於其他的物種。在歷經幾十甚至幾百萬年後,成就了人類偉大的文明。如此的演進從未因時間的流轉而間斷,至今仍然一點一滴持續的進行中,而手腦並用自然的成為人類生存的最大優勢。
   人類的雙手是萬物中最為靈巧的,自出生成為獨立思考的個體後,雙手的活動就未曾停止。從求取生存的本能動作到促使生活更為便捷、美好的創作和發明,人們把所想、所見、所聽、所聞、所創造出來的夢想經由雙手的「工作」一一實現。我們常說雙手萬能,但是一雙未經磨練的手真的能夠萬能嗎?身兼醫學、生物學、教育學家的蒙特梭利博士,窮其一生研究人類的演進和生命的本能,期能將人類導向更完美的境界,她所發明的蒙特梭利教學即是她對人類的研究和觀察具體化的體現。
  
   工作,蒙特梭利教育的靈魂
   試想現在是上午9點鐘,如果你剛好身處一間蒙特梭利0~3歲或是3~6歲的教室,此時映入你眼中的會是怎樣的情景?是一群坐著等待被哺育和教導的孩子,還是一群嘗試利用自己雙手去掌握環境的孩子。答案當然是後者,你眼前看到的是一群忙碌且有秩序的孩子,正在準備或是已經開始進行今天的「工作」。
   「工作」正是蒙特梭利教育哲學得以實踐的不二法門,也是蒙特梭利教育有別於其他教育方法的具體表現。「工作」在蒙特梭利教育裡具有動詞和名詞的雙重意涵,同時在蒙特梭利教室裡的環境、教師和兒童之間進行交互作用。身處在蒙特梭利教室裡的你,會看見教師將「工作」分門別類,由簡至繁、由具體至抽象,有條理的呈現在這個預備的環境中,而孩子們則是自由且認真的在此環境中「工作」著。所以說「工作」是蒙特梭利教育的靈魂,此話一點兒也不為過。
  
   工作,豐富孩子生命的容器
   1907年,成立於義大利羅馬的「兒童之家」是最早實踐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機構。蒙特梭利在此以她擔任精神科醫師和特教機構校長時的卓越經驗為基礎,為一群缺乏文化刺激的孩子設計一套能幫助他們步向常態化的教育課程,而且在短時間內確實得到明顯的成效。其中最令人稱道的是在兒童之家中,蒙特梭利為孩子們預備的環境以及各式各樣的「工作」。這些工作從滿足孩子生理發展需求出發,經由孩子重複操作後,使孩子獲得內在心靈的滿足和平衡,生命的容器也因此變得更為豐富和自信。
   工作的內容從日常生活中孩子所需的動作經驗為基礎,包括握、舉、推、滑、轉等粗大動作到五指、三指、二指的抓、倒、舀、夾、刺、剪、縫等精細動作。此外,蒙特梭利針對兒童發展中的敏感期設計了一系列培養孩子敏銳感官能力的工作,包括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嗅覺、平面幾何和立體觸覺等。為了讓孩子能融入自己的文化,以及具備社會化功能,蒙特梭利更將語文、數學等認知性的工作安排在「兒童之家」裡。
   在如此豐富環境中工作的孩子,因為逐漸掌控雙手和身體的協調性,進而變得既穩定又有秩序,而這些工作經驗與腦部的運思結合後,成為一連串有意義的發展軌跡。精確的感官經驗讓孩子了解天地萬物間的相互關係,如:長短、寬窄、大小、輕重、粗細等。語言、符號、數字、數量等工作,不但提供孩子邏輯思考的經驗,同時啟發孩子讀與寫的能力,以及學習運用數學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些日常、感官、語文、數學等工作從未因時空變換而褪色,反而在所有蒙特梭利教室中被孩子重複且不停的使用。因為這些豐富的工作正是人類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經驗,而發展中的孩子對於想要工作的渴望也在此環境中得到全然的滿足。
   (全文請見蒙特梭利雙月刊110期)
  

Copyright (c)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 [ 連絡我們 ]
全能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2段61號
電話:886-2-27927791 傳真:886-2-26187391